儒文网 > 杂谈 > 正文

​惜春身世之谜

2024-11-17 14:20 来源:儒文网 点击:

惜春身世之谜


惜春肯定是贾珍妈生的,书中在介绍惜春时,用了一个词:“胞妹”。书中有许多兄妹关系,用这个词的只有这一例,为什么?也许无意,如果不是,那便是刻意,如果刻意,雪芹想说什么?

最大可能,惜春是贾珍妈生的,但,不是贾珍爸的孩子。

第七回凤姐宝玉在宁府玩了一天,晚间回去时遇见了贾家老仆焦大由发牢骚升级到开骂,再被激又升级到:“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再看小厮们的表现,“魂飞魄散”。

焦大一直在宁府,且没有焦大便不会有宁府的存在,焦大对宁府的感情由舍命救主子到现在的恨铁不成钢,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希望宁府好可以说除了宁公,恐怕就是这地位卑下的老仆了,所谓爱之深才会骂的如此切。现实呢?他这一生眼见着几代人下来,一代不如一代,丑事一桩丑过一桩,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说不得。

越是说不得,便越是悲愤,总有一个契机会让这没天日的话说了出来,这便是深夜送小秦公子的差,加上又一代主子贾蓉的威赫赫,还有众小厮掀翻捆倒之势。终于让焦大话不择口吼了出来。可以肯定的是,焦大说的爬灰和养小叔子两件事肯定是确有其事的,爬灰是贾珍做的事,养小叔子这事太隐诲,各种解读都有,我觉得还是不要解读过度,单从文本本身,虽然隐诲,但是能够推测出来的。

首先,文中明确说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说明两件事都是与贾珍密切有关的;二是焦大一直生活在宁府,他说的事应该就是宁府发生的事,至于各种推测中关于凤姐一说是不大可能的,焦大不会太清楚荣府的事,他眼里关注点更多的是宁府。加上他功劳大,所以有些倚老卖老;年龄大,同时期人大多不在了,跟年辈小的做朋友说知心话不太可能,所以焦大日常比较孤独,心里有话轻易不会说,但不代表不知道。三是宁府的事,从宁公开始到贾珍,几代人都是焦大看着长大的,他们的大小事,最清楚始末的就是焦大,对宁府最有感情的也是焦大,他不会凭空八卦,也不会道听途说,他知道和愤急之下说出来的肯定是实际发生过的。

焦大如此愤急情境之下说出来的,又肯定是在焦大心里认为是最严重最丑陋和最败坏宁府的,一件是贾珍爬灰。这件正在发生的事,在宁府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只有尤氏和贾蓉两个当事人不知;一件是养小叔子。关于这件事,历来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这养小叔子的是贾珍的母亲、贾敬的正妻。为什么这么说?

1、黛玉进府时眼里的惜春,身形不足,尚未成年,那肯定比黛玉小,应该在四五岁样,此时贾珍应该三十好几了,因为贾蓉都十六岁了,且娶妻一年左右。

2、文中说惜春是贾珍胞妹,那他们俩肯定是一个母亲,贾敬的正妻。

3、惜春出生不久就被贾母养着了,如果母亲还在,以宁府嫡女身份,是不太会被接到荣府养着的,你看贾母养着的几个孙女,迎春和探春庶出,黛玉丧母寄养,都是因为母亲原因才养在贾母这里的。应该是惜春亲母在惜春出生后便死了。

4、书中关于贾珍惜春母亲,一字未提。对于贾敬夫妻之事,一字未提。贾家年前祭祖,连王夫人认的女儿宝琴都提到了,对于惜春,一字未提。

按理说族长家嫡女怎么可能不参与,那就肯定是惜春没嫡女的资格,为什么没资格,因为她不是族长贾敬的女儿。不是贾敬的,又与贾珍同母,那惜春是怎么来的。

还有,贾敬袭官之后开始修道,经常与城外道士们胡羼,而且修道这事对于夫妻生活影响到底有多大虽不好说,起码,贾敬好道之后,注意力转移了,冷落其妻是很正常的事,管理失控本来就是书里对他的谴责,所谓“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是贾敬的不务正业和不履行族长职责造成了宁府的无序无耻与无望,贾珍不说,其妻也混乱起来,反正整个宁府就是没人管失控状态。

这养小叔子的如果就是贾珍他妈,贾敬之妻。那么既然连孩子都有了,孩子自是没办法在宁府养着的;可卿被发现尚且活不成,贾珍妈连孩子都生下来了,自然更活不成。惜春出生之时即是她死去之时,那惜春怎么办,在宁府不光无人适合养,而且惜春在宁府本身就是一个梗,所以也只好出宁府进荣府,甚至是为了掩盖这些,贾母才会出面,干脆将几个孙女都集中养着了。说是贾母养着,其实也不过几间房子一群丫鬟,李纨带着,王夫人提供着生活条件,早晚省亲而已,也只有个黛玉,说贾母养着,那才叫一个养着呢。

说不准惜春出生时,跟可卿丧礼之时一样,宁府好生闹腾了一回。贾敬让贾珍袭了官,从家族清静了出去;贾敬妻怀羞不得不死去;贾珍天上掉馅饼提前袭了官;宁府更加混账;惜春怎么办难倒了众人。此刻,也只有再老一辈的贾母出面,默许之下,如此的结局后,剩一个惜春,抱到荣府抚养。

从冷子兴的介绍看,贾敬袭官时间是确定的,是贾代化过世自然承袭的,贾敬袭官之前已然很牛的考中进士了,宁荣两府几辈人也只出了他一个。贾家虽然贾珠进学早但早夭了,贾兰那是后话了,贾政那么努力,到最后还是遗本才混个五品小官,贾敬无疑是智商很高很聪明很自负的一个人,怎奈,他还是抱负难展,不得不回家袭官,做一个混吃等死之人,精力能力旺盛但又无奈之下,修个道似乎也是正常的了。象贾敬这样天分很高的人,一旦投入,便会很投入,于是,家族也欠顾了,子女也欠教育了,老婆也欠管了,于是,出个事不也正常吗?关键是,出的这个事是老婆出了轨,还生下了孩子,还出轨的的族里兄弟,那,贾敬这个族长还能怎么干,加上他意本不在此,干脆,没死就让贾珍白捡个世袭官了。

所以,冷子兴在介绍时,只说贾敬何时袭,而未交待他何时让;让,自然不是仅因兴趣爱好说让就让的,毕竟他袭的不仅是宁公之号,他还是族长,家族之事岂能儿戏?那肯定也是需要荣府也认同的,也只有出了不得不让的事,他才能在宁荣两府共同认同下,让位给贾珍。

综上,贾敬因为兴趣爱好,老婆出了轨,还生了孩子,于是,老婆活不了了,贾敬官也得让了,哪凉快哪呆着去吧,不是好道吗?那没事别回来,回来也静室里继续修着吧,这样,好孬顾全个大家族脸面。至于他死于修道,那也是命,是雪芹给他安排的最好的结局。

书中对贾敬的描写,还是能看出雪芹的怨恨的,首先是:“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法;然后是“箕裘颓堕皆从敬”;再是贾敬的死法,都隐诲的表明了雪芹对贾敬的态度。

综上,惜春是私生女,是贾敬妻贾珍母养小叔子的结果,所以,惜春出生后便由贾母扶养,名义上的宁府小姐,实际上从不回宁府,也没有祭祖资格,没祭祖资格说明贾氏家族是不认可这个私生女的。

惜春小时候不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不公正待遇增多,随着风言风语的流传,惜春总有知晓这一切的一天,然后,断绝与宁府的关系,也不能再生活在荣府,只能出家一途了。

即使她不能得到准确答案,但生活里的非正常现象,她总有一天会去思考,总有一天她在寻找不到答案的困惑下另寻他途。再说,小小年纪不经事时,她便与智能玩笑说出家之事,说明她本身也有慧根,苦思无果时,走这条路也是正常。

其实,虽然候门女出家是悲了些,但是,对惜春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结局。妙玉倒是高洁呢,又能怎么样,还不如惜春这真心修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