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网 > 杂谈 > 正文

​男人女人那点事

2025-03-07 10:30 来源:儒文网 点击:

男人女人那点事

图片源自网络

和朋友聊天时,她说到她单位的单身领导说过的一句名言:我有车有房有工作有儿有女,吃饭有食堂,自己家里有洗衣机,我要老婆干嘛?

她的领导是经历了两次婚姻失败,分别有了儿子和女儿,虽然都被对方抚养,但他每月支付抚养费,两个孩子都管他叫爹。现在他是单身狗,有人给他说亲,他就说这话。后来,就成了单位名言。

朋友的单位是国企,保持着大锅饭的模式。可以在食堂解决一日三餐。

男人的肉食动物,肉食者鄙。我暂且这样下结论吧。只要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男人就有办法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然后由着自己在这个社会上信马由缰,自由的活,仙神般的日子羡煞困居围城的人。

可是女人呢?

女人也这么说呢。我单位N年前就有一个离婚的女同事也这样说:我自己挣够自己花的,有车有房,饭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出去吃。干嘛要结婚?结婚就等于养了长不大的儿子,我还得给他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给他生孩子。再遇到一个家暴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得,这就是社会上很多单身大龄剩女和王老五的原因吧。

社会怎么这样了啊,怎么结婚再离的就像读了清华大学MBA一样牛逼啊。

朋友说,他们是最新新人类。

我说,盘古开天劈地,鸿蒙韵律,四书五经,都讲男女之情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诱导的是纯情少男少女的心,老子开篇也讲众妙之门是谓玄牝,这些千百年的经典用神秘和美色引诱着青年男女纷纷沐浴爱河,生火做饭,繁衍子息。难道到了这个世纪都行不通了吗?

是不是这样的评价让我们觉得70后已经落伍了?

朋友说,爱情一直都是文化的主题,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到牡丹亭的杜丽娘到西厢记的崔莹莹,到红楼梦的十二钗。没有爱情的文学就不是生动的文学。现在他们的观点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已经经历了一场爱情了。

很清楚的记得一位女性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以为结婚后的男人能为她遮风挡雨。结果发现了,婚后所有的风雨都是这个男人带来的。

真闹心啊。这结的哪门子婚,好好的在娘家呆着多好,有吃有喝,有开心快乐。

是啊,结婚是什么?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借范柳原的嘴非常肯定地说过:婚姻就是长期的卖 淫。这话太狠了,就女性来说,这可就是最不受用的一句话了。在女人看来婚姻中男人是得了便宜的一方,他们喜欢有人自愿给他们生儿育女,洗衣做饭扫地,替他们尽孝道。可是,他们还喜欢女人也要赚钱养活自己。他们更喜欢女人低眉顺眼由着男人在外面乱闹,女人却自己不能闹。

这样的日子伤了女人的心,不顾一切冲出围城。去你娘的卖 淫,老子不伺侯。再别对我们说要结婚的事。

话又说回来,九转弯十二连环,婚内的状况再糟糕,床第之欢也是坦然享受过的,纵然外面锣鼓宣天人仰马翻,屋内依然是灯火阑珊,红帐静卧鸳鸯。这是婚姻带给人性的最直接的保护吧,最终落到实处就是这个样子。如果大家都不结婚,谁来保护你最底限的权益和幸福呢。

所谓婚姻,除去男人女人那点事,更多的是责任。所以冲出婚姻堡垒的人习惯了自己的信马由缰,如果父母或者亲朋想给他们带根缰绳牵绊,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干。

再婚的感情像柴门,半遮半掩,透着自由自在的春光。虽然他们也是豪言壮语,但是孤寂无人的夜没有真心的人和他们一起分享。比如,朋友的校长,酒后归家,无人给他们递一杯蜂蜜水,夜半无处诉衷肠,无处话凄凉。再比如我的前同事,虽然振臂高呼独身主义好,但工作之余也是免不了东一场西一场的约会。晚上感冒发烧得想好要给哪一个打电话,还会担心是不是接电话的那个人的妻睡在他身边。穿邦是迟早的事。

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得不就范于社会给你划好的框架里。哪怕你在框架里吵个天翻地覆,闹得满城风雨,无数次问候过他们家老祖宗十八代,只要对方没有诚意撤退,还是有机会在二尺宽的床上翻云覆雨的。这就是婚姻。前一秒还恨不得把对方掐死,后一秒便有可能晴空万里,打情骂俏。

城外的人看不懂,城内的人眼角飞扬,捂着嘴笑。

婚姻就是这样,除了男人女人那点事之外都是小事。即便华丽的袍子上面趴着几个虱子,只要城里人不在意,城外人就没有权利指手划脚。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