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网 > 杂谈 > 正文

​盗火者遇罗克

2025-08-13 10:49 来源:儒文网 点击:

盗火者遇罗克


遇罗克(1942.5.1-1970.3.5)

他叫遇罗克,生于1942年5月1日,死于1970年3月5日。“遇”姓比较少见,以至于很多年轻人以为是笔名。其实,百家姓中对遇姓的介绍:遇黄帝子任姓之裔封于遇,左传鲁襄公救成至遇,即其地也,后以国为氏。

他的死因非常简单,只因为发表了一篇名为《出身论》的文章。遇罗克在文中认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是绝对的错误,它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说穿了,它只承认老子的影响,认为老子超过了一切。”

文章发表一年以后,即1968年1月,遇罗克入狱,又一年零二个月,即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年仅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

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院宣告遇罗克无罪。

遇罗克平反以后,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两首诗献给他。其中一首名为《宣告》

宣告

—献给遇罗克

北岛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遇罗克雕像


遇罗克曾经的狱友张郎郎,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曾经说,他本来是可以不死的,遇罗克是自愿赴死的,是在为理想献祭。

逝者已逝!不用说那些审判过遇罗克的人,当年那些在刑场上山呼“打倒遇罗克”的人可曾有过悔意。倘若有些许悔意的话,我想遇罗克的牺牲就有价值。

倘若,时至今日,仍然如同乌合之众一样,人云亦云,没有一丁点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就是死掉成千上万个遇罗克,这个民族仍然是蒙昧的。

希望这篇小文,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知道遇罗克。

“遗忘遇罗克,不仅仅是知识的欠缺,更是精神家园的失落。”

让我们走出愚昧、混乱、野蛮的,不仅需要伟大的政治家,更需要遇罗克这样头脑清醒,敢于以身殉难的青年。

希望今日青年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你孜孜以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时候,回首一生,你终是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