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网 > 杂谈 > 正文

​南京大厂不是大厂,但大厂是真的大

2024-11-01 12:17 来源:儒文网 点击:

南京大厂不是大厂,但大厂是真的大

大厂不是大厂,但大厂是真的大。卸甲甸是大厂,西厂门是大厂,葛塘是大厂,长芦是大厂,扬子、南钢、八化建都是大厂。

早在02年之前,六合还只是一个县市,大厂就已经是一个区了。

大厂因从前的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铔厂”而得名,素有“中国化工摇篮”之称。

从平整土地修整马路、建造码头、打桩、盖厂房,到生产研发出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台高压容器......大厂先有厂,随之诞生的,是各个厂区庞大的生活区,包裹着大厂人的独家记忆。

编辑部的宝哥在这里生活多年,今天就跟着她一起,在大厂逛上一天。

PART 1

9:00am 扬子二村

周宏兴、西奥夫、大饮面包

大厂究竟有多少村民,大厂人也不一定说得清楚。每个生活区分为数十个小区,都是以“厂”为前缀命名,例如此刻我们脚下的扬子二村。

漫步在村口,清闲缓慢地自在感顺着微风扑面。

随意支着塑料凳,卖馒头的大叔;拿着草莓,朝镜头招呼的水果摊大妈;踩着缝纫机,晃晃悠悠与路人交谈的爷爷......一切就好像旧时的生活场景,从胶片机里走了出来。

扬子的周宏星烤鸭,在二村人心里,是可以与市区的金宏兴比肩的程度。

四分之一前脯剁好,浇咸口的秘制酱汁,皮软肉紧咸鲜,一人伸几筷子,再蘸上点辣油,一盘鸭子也就见了底。

周宏星烤鸭往前跨上两步路,就是自诩“南京第二”,分明“二村人心中第一”的西奥夫炸鸡。从小学到工作,十几年了味道没变,门口排队的人也还是那么多。

来人大多五个炸翅起点,老板夫妻二人的出货也快。到手的炸鸡,表面酥皮还保存着出炉的温度,一口下去咔呲咔呲在嘴里上演交响乐。

拎着炸鸡腿转身,拐角的大饮面包又是童年记忆里的快乐源泉,翻修过好几次仍是青春常驻,只有店内还在卖着的娃娃脸面包,能道出几分年岁。

PART 2

11:00am 新华路

十村、啤酒鸭、麻辣烫

从十村开始,沿着新华路走下去,便足够快乐一整天。

作为大厂的CBD,十村在每个大厂人心里或多或少都存了些记忆:人生喝的第一杯星巴克,少年时代看得第一场3D电影以及将麦当劳作为见面地标,约定了不知多少遍。

即使后来有了美利广场、慕斯荟一类的新商圈,都磨灭不了老一辈人对这儿的喜爱。

横过熙熙攘攘的步行街,拐去街角的嘉泰,埋进玲珑交错的摊位里,瞬间掉进了小时候拉着爸妈一起来买包书皮的记忆里。

缤纷的卡通发卡,可爱的玩偶布袋,无论长大多少岁,再逛一次还是会被迷花了眼。

就算拆旧建新的浪潮来得迅猛,陪爸爸买过刮刮乐的拐角楼商场早已不在,春秋商场变身为大苏果,转盘移作成斑马线。

但那些回忆始终刻在心间,就好像金年华广场门口的古玩大爷,一排老古件摆到今天,当真是上了年纪,岁岁又年年。

时代永远奔跑在路上,新华路悄然换面。唯一没变的,还是那些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路口那家八化建麻辣烫,作为大厂麻辣汤的门面,最是出圈。

煮好的麻辣烫,抽掉签子,老板一手拿筷子,一手盛上一勺自制的酱料,在碗里上下搅拌开。萝卜丸子、魔芋、土豆、菠菜……每一口都带着鲜香的酱汁,这才是大厂麻辣烫的独特之处,就很好吃。

当然,选择再绕一圈向前,更重要的是为了「雅园」的啤酒鸭。虽然宝哥表示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来大厂,到了饭点就是要指名吃它。

啤酒鸭顾名思义用啤酒当调料,去腥又解腻,提前用高压锅煨好,点单上桌的速度极快,端上来就是浓墨重彩一大盆。

厚厚的盖着一层红油,喷香却不会腻人。鸭肉炖得酥烂肥嫩,皮下的脂肪层逼净油脂,入口即化。火候到位,哪里都容易脱骨,鸭腿轻轻一拨便骨肉分离,连脆骨都熬出了胶质。

如此美味,很难不让人理解啊。

PART 3

14:00pm 太子山公园

猴山、儿童乐园

和新华路一街之隔的太子山公园,是另一个活力十足的花花世界。

犹记不谙世事的七八岁,被父母牵着在园里看猴子,在湖边划船;在隔壁厂中念书的十八九岁,课后和同学约着散步聊天,日落山头,悄悄红了脸。

后来见识过迪士尼的繁华,也耍过全球各地的惊险游乐园,但回忆起人生第一次关于过山车的记忆,还是太子山脚下的过把瘾乐园。

时隔多年,踏着日光再次来到这里,看着滑旱冰的小孩成群撒欢,拉二胡的大爷,晒着太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蒸腾着的蓬勃朝气让人感慨着多想回到从前,却又忍不住期待明天。

说着话,两人拾级而上想再逛逛儿童乐园,惊喜地发现记忆里那座猴山居然还在。

众人围站一圈向下面投食,嬉笑一片。一切如昨,只是当年骑在爸爸肩头呼喊的小女孩已经长大,而下面那些儿时见过的猴子,或许也在为谁顶着一片天。

PART 4

16:00pm 南钢

厂房、电影院、体育馆

作为能够影响到南京经济命脉的重工业厂,南化、杨子、华能、南钢这些大国营厂不仅是福利好的热门单位,更是大厂人的骄傲与信仰。

从前家里哪个小辈要是能够进厂上班,分配到房子,便意味着退休有了保障,那可是件倍儿体面的事情。

就拿南钢的孩子来说,无忧吃喝,不愁用电,出了门就能看电影,顶多一年有那么几个月羡慕隔壁扬子能够集体供暖。

刷足存在感的还有南钢体育馆,每每到了CBA联赛,馆内便被围得水泄不通。虽然主场设施陈旧,但根本无人在意,所有人只顾着跟着声浪尽情呐喊。

烟囱、厂房、生产装置,沿江而建,外人看着有距离压迫感,里面的人却拥有着他们的自得。

再次去到南钢附近,还能碰上下了班的工人,提着点小酒勾肩搭背,谈笑着路过旁边的宿舍房,和过去的每一天一样。

春天还没到来,天色黑得很快,寥寥半天也只够走马观花,观大厂只一二。

为了不留遗憾,在我的强烈好奇与坚持下,两人顶着寒风去了趟1.8km外的许老二香菇烤鸭店。

果然烤鸭油亮细嫩,浇上味道独特的香菇卤汁和辣油......幻想不下去了,这家店排队的人简直太多了,奔波一天的人实在等不下去了,遂咬了口手中剩下的西奥夫解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