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网 > 杂谈 > 正文

​新中国十大间谍案(五)陆建华-甘愿沦为四国间谍的社科院专家

2024-11-05 07:56 来源:儒文网 点击:

新中国十大间谍案(五)陆建华-甘愿沦为四国间谍的社科院专家

接上集

陆建华,上海人,出生于1960年7月3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博士;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主任。1997年—1998年,挂职重庆市渝北区副区长。2006年12月18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陆建华案,以“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

人中龙凤

陆建华是无数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他人生的前半段,几乎一帆风顺。

高考结束后,陆建华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报考复旦大学中文系,被成功录取。陆建华文学功底深厚,对时事政治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他文笔优美撰写的文章总能受到大量人的追捧。

1987年,他撰写的《印度反叛青年们的社会地位》文,观点清晰,论证有理,入木三分。这位年轻的时事评论家,在社会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1990年,陆建华代表社会科学院参加世界青年社会学家论文竞赛,一举夺魁。自此他在社科院,成为了”学术大牛”,如同神一般的存在。此后陆建华又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彻底打开了名气,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陆建华虽然有着不错的收入和地位,但他对物质的追求却十分贪婪。他喜欢住最好的酒店,坐专车,穿名牌衣服,甚至狂妄地宣称:“我穿的衬衣从来没有一万元以下的”。

陆建华也很在意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望。他喜欢在各种媒体上露脸,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吸引粉丝和关注。

他认为自己是中国理论研究最具新意和影响力的“政情评论员”,常以中国的核心智囊自居。

利欲熏心

担任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时,陆建华身为国家公职人员,薪资较为固定。以陆建华原本的消费水平,基本上是”入不敷出”。

陆建华对此十分不满,又不忍心放弃奢侈的生活,便开始寻找其他的赚钱门路。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建华得知公共媒体可以赚钱,于是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电视节目中。

他利用社会科学院副主任的身份为自己造势,赢得了一众人的追捧,收视率高涨。电视台对此十分满意,支付了陆建华大量的酬劳。为了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陆建华不断扩展自己的赚钱渠道。然而陆建华作为体制内的人员,有着诸多限制,无奈之际,一名境外国家派遣的情报部门间谍突然与其见面,想从其手中拿到中国的国家机密。

陆建华的工作的社会科学院,集中了中国的政策机密。于境外居心叵测的情报部门而言,陆建华价值巨大。更为重要的是,陆建华爱好奢侈,“声名在外”,国外情报部门看来,这便是攻陷的突破口。

国外间谍人员开出了可观的价格,稍作心理挣扎后,陆建华妥协了。同时为了留后路,他找到了供职于新加坡《海峡时报》驻大陆首席特派记者程翔作为中间人。并通过程翔的“人脉”跟美俄日韩四国间谍机构取得联系,极大地拓展了情报交易的“渠道”。

此后为“稳妥”起见,陆建华决定将其收集到的机密信息编入其撰写的论文中。“科学无国界”地与境外人员进行“交流”。就这样陆建华频繁的发表“论文”,通过程翔向间谍机构传递情报。并获得源源不断的大量利益。

身败名裂

2005年,程翔账户频繁接受境外汇款的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国家安全局随即对其展开秘密调查。情报部门经过查证后得知,程翔在台湾期间,曾经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将自己在中国大陆窃取的情报,秘密传递给台湾高层官员。

此事情节恶劣,相关部门迅速反应,对程翔实施抓捕。程翔很快就交待了自己的犯罪全过程

当然,作为程翔最大的合作伙伴,陆建华的罪行,也随之暴露。陆建华社会科学院副主任的身份,让程翔间谍案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2006年,陆建华间谍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正式开庭。调查结果显示,陆建华提供给程翔的文章,有4篇涉及国家机密数据,18篇涉及国家最高军事机密。最终,陆建华因为泄露国家机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程翔则因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

犯下不可饶恕罪行的陆建华,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