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网 > 杂谈 > 正文

​晋察冀人物志-傅崇碧

2024-11-11 21:24 来源:儒文网 点击:

晋察冀人物志-傅崇碧

傅崇碧的名字,和铁原阻击战以及杨余傅事件紧密相连。。。

细究傅将军的历史,会发现他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都声名不显,甚至在解放战争期间在晋察冀的将领中也不算是突出的。反而是建国之后,傅将军的发展越来越好。。。

军迷们都知道,晋察冀根据地最早是由115师的副师长聂荣臻带领115师的偏师所建立,自然军区的将领来自红一方面军的居多。。。比如周建屏,邓华,黄永胜,杨成武,王平,陈正湘。。。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来自总部的赵尔陆,郭天民,聂鹤亭,来自红二的刘道生,宋时轮。。。来自红四的干部绝大部分去了129师,来到晋察冀的也有几位,比如郑维山,比如傅崇碧。。。

郑维山和傅崇碧来到晋察冀的路径差不多,都是从抗大毕业之后,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员,后转入抗大2分校。。。

红四的将领果然善战,这两位后来都打出了赫赫威名。。。

下面还是以百科内容为引线来展开深入了解一下这位开国少将。。。

傅崇碧,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注:傅崇碧参加红军时才16岁,他是在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根据地加入红军的,当时红四方面军从陕南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在此建立了根据地。。。

傅崇碧刚加入时是做一些宣传工作,在根据地扩红,动员民众积极参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四川通江县青年团区委书记,中共通江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川陕省工作团团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

注:傅崇碧的工作卓有成效,在担任通江县委书记期间,共动员了近三万通江子弟参加红军。。。傅崇碧将军退休后一度曾想回家乡看看,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他提到,回去之后不知怎么去回答那些来找他打听家人的乡亲们。。。后来很多文章提到傅将军不愿回乡是因为铁原阻击战川军子弟兵牺牲太大,这个就是臆测了,63军是晋察冀出来的部队,不能说没有四川人,但是肯定很少,大部分还是华北的兵。。。

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四方面军分成两部,一部西征宁夏甘肃,即西路军,一部作为后续部队,后来组成了援西军。援西军即129师的主要部分。。。

傅崇碧应该是在援西军中,或者已经被调到抗大去学习,西路军失败之后,幸存的官兵通过各种途径回到延安,这些将士后来都成了军中骨干,1955年授衔时来自西路军的将帅有113名。。。这其中有徐向前元帅,有朱良才上将,有郭天民上将,有郑维山中将,有程世才中将。。。傅崇碧不在其中,里面倒是有蔡长元少将的名字,后来铁原阻击战时傅崇碧的部下,63军189师的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第四大队组织股股长,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2团政治处主任,第2分校2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35团政治委员,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百团大战和晋东南、冀中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注:抗大2分校是开在晋察冀边区的抗大,由孙毅担任校长,郑维山担任副校长。

第35团就是晋察冀军区原来的特务团改编而成,由曾保堂担任团长,傅崇碧担任政委,35团归在第四军分区序列。。。

第四军分区是晋察冀军区四个分区之一,最早的司令员是周建屏,周建屏病逝后,由由熊伯涛接任,再之后由陈正湘接任。。。

周建屏,陈正湘都是实力大过名声的将领。。。周建屏是115师343旅首任副旅长,当时下面的团级干部有杨得志,邓华,杨成武,李天佑,杨勇,黄永胜。。。晋察冀人物志——周建屏

红军时期红一军团的三支最强的团,号称红军三只虎,陈正湘全部当过团长,在晋察冀初期时,陈正湘担任整个军区最精锐的老一团团长,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战。。。晋察冀人物志——陈正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0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0旅旅长,第19兵团64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绥、太原、石家庄、新保安、宝鸡、兰州等战役。

注: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是陈正湘,政委是胡耀邦。下辖第10旅和第11旅。

第10旅由冀晋纵队第3旅改编而成,旅长邱蔚,政委傅崇碧,副旅长阮平,参谋长钟天法,政治部主任边疆。

第11旅比较有趣,最早由冀晋军区第5军分区(前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主力组建第4旅,后改称11旅。1947年1月,第11旅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改称第9旅,旅长陈仿仁,政委黄文明,副旅长兼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蔡长元。.。。

第11旅由4纵编入3纵,并不是军区的命令,而是3纵司令员杨成武的要求,因为3纵多是新兵和地方部队,战斗力非常不理想,杨成武急得跳脚,想了个法子请老战友陈正湘帮忙:两边交换一个旅,3纵是老部队,战斗力很强。。。陈正湘也没多想,就把11旅给拨过去了,结果杨司令立马收下,却连弱旅也没还一个给4纵。。。后来4纵的11旅是重建的。。。

傅崇碧和蔡长元本来是四纵的战友,这下变成了隔壁纵队的战友。。。

傅崇碧在石家庄战役时以旅长的职务带着侦察连突在最前面,俘虏了石家庄最高指挥官刘英,也算一段传奇。。。在烈火中涅槃重生的晋察冀(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军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四、五次战役和开城保卫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注:19兵团入朝参战,已经是第四次战役后期,19兵团参加的战斗主要集中在第五次战役。

傅崇碧作为63军军长,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阶段。。。第一次是侧翼的180师遭遇巨大损失,第二次是63军全军奉命在铁原阻击整个联合国军,没有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不许撤退。。。因为如果阻击失败,志愿军补给线将被切断,并且落在南面的多个兵团可能会被分割包围。。。

没办法,只能拼了。。。蔡长元带领的189师顶在最前面,采用了最坚韧也是最残酷的钢钉战术,用自身巨大的牺牲把敌人牢牢地阻击了七天之久,最后撤下来时一个师只剩下700人。。。

189师撤下来,188师顶上去。。。前仆后继,63军用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和配置超强火力的联合国军优势兵力抗衡了十几天,让李奇微精心策划的磁性战术加反击大包抄最后功亏一篑。。。也是这一仗让美国人终于看清即使补给不畅,拿着轻武器的志愿军也不是好惹的,也才有了后来的停战谈判。。。

后来有不少文章称傅崇碧身负重伤,在医院昏迷了几天,醒过来看到来看望他的彭总,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彭总眼含热泪:给你补2万兵。。。

这个是彻头彻尾的艺术创作了,傅崇碧并未负伤,他下战场后见到彭总也没有要兵,是彭总主动提出:西北野战军刚补充了一批兵员过来,优先分配给63军。。。

另外,蔡长元也没有像有些文章里说的那样受了重伤。。。

回国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注:二级八一勋章说明傅将军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团级或营级,二级独立自由勋章说明抗战时期是旅级以下,一级解放勋章说明解放战争时期是军级。。。漫谈我军的勋章

这个资历按说少将也算恰当,不过考虑到铁原阻击战的巨大功绩,或者可以更高一些?还是180师的失利部分抵消了铁原的功绩?

196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抵制和斗争,在所谓的“杨、余、傅事件”中,遭到诬陷、打击和迫害,离开北京失去人身自由长达6年半之久。

注: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个是极其要害的职务。。。当时杨成武是代总参谋长,余立金是空军政委。。。

杨余傅事件是那个时期一件迷雾重重的事件,到今天真相仍然未能完全揭开。。。

三人为何会被关联到一起?这个就连当事人傅崇碧都一头雾水。。。他和杨成武都是晋察冀出来的,可是余立金是新四军系统的将领,又在空军工作,他们除了基本的工作交往,应该说没啥交道。。。以至于当傅崇碧被关押后,听到有人在外面喊打到杨余傅,他还以为杨余傅是一个人的名字。。。

回到北京后,他先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为加强军区部队全面建设,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顺利实现全区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转变,做出了贡献。

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注:1988年恢复军衔制的同时,也颁布了关于功勋荣誉章的规定。明确指出功勋荣誉章只授予军队离休干部,而当时在职军人都被授予军衔,而不授勋,即授衔不授勋,授勋不授衔。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或曾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将领;

当时还在世的开国将帅如徐帅,聂帅,肖劲光,谭政等,包括傅崇碧将军都获得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大校以下军衔或未被授予军衔的将领。

另外还有独立功勋荣誉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颁给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将士,这两种勋章只按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点区分,不看战争时期任职的高低。漫谈我军的勋章

傅崇碧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