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网 > 杂谈 > 正文

​「草根学问」岭南情歌极品赏析:调情(九)

2025-01-22 03:33 来源:儒文网 点击:

「草根学问」岭南情歌极品赏析:调情(九)


离地三尺一条沟

离地三尺一条沟,一年四季有水流。

没有牛羊去饮水,只有和尚来洗头。

这是早年笔者在广州中山文献馆的厕所里录得的一首歌谣,表面看似一幅山水画,实际上是一首淫歌。对于淫歌,我们自然不应提倡,但应当深入进行研究。可以说,所有的情歌都是意淫的产物,只不过程度深浅有别罢了。研究这些歌,可以加深对民间情歌表现手法的了解,亦有助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素质。

高水平的情歌不显山露水,言情不带一丁点痕迹,有如骂人不带脏一般,唱性而不带淫。例如本歌,若是让画家依本画葫芦,完全可以画成一幅古色古香的山水画,你完全感觉不到它有什么淫猥。但是唱歌人却可以从中感受到性的愉悦,只要你按照歌场的规则将歌中的意象转换成性物就行:“离地三尺”意谓不高,暗指人的隐蔽部位;“沟”隐喻女物;“有水流”意谓发情;“和尚洗头”隐喻交接,“和尚头”光秃秃的,犹如阳具;而“洗头”本身就是交合的廋语,今语所谓“洗头妹”有人当作妓女的别称。如此这般,你就可以知道此歌的真意了。

以“头”(首)喻阳物,“洗头”喻性交古今如一。今语仍谓阳物曰“龟头”,粤语曰“察(夺)头”;谓公鸡曰“鸡头”,谓老公(丈夫)曰“老头”。到岭南歌场听歌凡是有“头”的都要注意,如:“河里无水船难行,牛力唔足田难耕。犁头不入三分土,试问禾苗怎样生?”“鸡头咯咯啄土石,鸡母傻傻走去望。估是那边有物吃,谁知给人拿来唆(骗)。”“落水天,落水落到我身边。湿了衫来又无伞,光着头来真可怜。”所谓“犁头”、“鸡头”、“光头”都含有性的味道。古籍之“头”(首)亦多有这种意味。陆龟蒙《正月十五惜春》诗曰:“花匠凝寒应束手,酒龙多病尚垂头。”就含有这种意思。《礼记•曾子问》云:“今之祭者,不首其义,故诬于祭也。”“不首”犹“不屌”,不从之谓也。又,古代谓洗头曰“沐”,亦可指性交。《史记•吴王濞列传》云:“楚元王子、淮南三王或不沐洗十馀年,怨入骨髓。”“不沐洗”意犹“不交”,指互不交往。再,《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曰:“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现通。”谓通亲曰“遗膏沐”,亦系性语。

冯梦龙山歌有一首《乡下人》:“乡下人弗识枷里人,忽然看见只捉舌头伸。咦(又)弗(不)知头硬了钻穿子个板,咦弗知板里天生个样人。”人说它是“对封建统治者不把犯人当人看待的残酷刑罚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周中明等1993:670)冯梦龙对此歌发有议论:“莫道乡下人定愚,尽有极聪明处。”其实是提醒人们不要以为乡下人真的愚蠢到见到犯人戴枷便以为是“头硬了钻穿子个板”的地步。它用的是反语――乡下人经常这样正话反说。他们或者故意扮傻,或者故弄玄虚,那其实是逗你玩的。这歌表面说乡下人极愚笨,实是说乡下人极聪明。“枷里人”即“家里人”,就是受家庭束缚的人。“头硬了钻穿子个板”属于隐语,是乡下人对交接的另类表达。歌中借乡下人的嘴,极隐蔽而又极聪明地表现了乡下人对“家里人”的戏谑,也表达了乡下人性解放的诉求:不知道这些人是自己钻进“家”里去作茧自缚,还是人天生下来就该是这样的活法。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冯公在另一首山歌:“天上星多月弗多,和尚在门前唱山歌。道人问道:‘师父,那了能快活?’‘我受了头发讨家婆。’”批道:“讨了家婆反未必快活,这和尚是门外汉。”可以作为《乡下人》的注释。《古谣谚》卷七十有一首弘治年间民工开沙湖唱的歌谣,据说官府还把它刻在石碑上:“远挑新土纔希罕,露尽黄泥始罢休。两岸马槽斜见底,中间水線直通头。”它其实也是一首用了隐语的情歌。如果只看到那些平淡无奇的日常劳动景象,我等的“情商”还不如那些搬沙挑土的民工呢。

●老祖宗的歌●至情至性的歌●谜一样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