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网 > 杂谈 > 正文

​憋 死 牛

2025-02-09 11:22 来源:儒文网 点击:

憋 死 牛

憋死牛,又称跳井、堵茅坑等,是乡间一种简单的棋类游戏。我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可玩,只好在我们放学后或割草、拾粪的途中,在路边的树荫下,与小伙伴们席地而坐,玩起憋死牛的游戏。

我开始是给张妮玩,因为我划的线直,所以每次划线的任务都落在了我的肩上。自己先找一块石子在地上画一个"区"字,作为棋盘。也有在地上曾经划好的方阵图,我们就势而用。交战双方各找两枚棋子,棋子就是所谓的"牛"。棋子好找,都是就地取材。我找两块小瓦片,他找两截小树枝,只要有所区别就行了。一人占据一边,游戏便开始了。

我先把两块小瓦片摆在"区"字左侧那一竖的两端,张妮则摆在右侧的两个角上,只留出"区"字中间的交叉点作为走棋的空当。通过"剪子锤子布"确定谁先走棋。

"区"字状的棋盘上总共有五个交叉点,而棋子就占去了四个,所以,我们每人每次只能沿着"区"字里面或横或竖或斜的线段挪动一个位置,而下落的棋子必须是在交叉点上。玩这个游戏并不是以吃掉对方棋子为目的,而是以"憋死"对方无路可走才算赢。由于只有中间的一个交点可以走棋子,所以每走一步都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如果稍有不慎,走错一步就会全盘皆输,只能在两枚棋子中任选一枚,选对了,则柳暗花明;选错了,则全军覆没。因此,我和张妮都是全神贯注,认真对待每一个棋子。每走一步棋,不仅是一种智慧的较量,也是速度的竞争。张妮考虑问题总是思前想后,顾虑再三,下棋也是磨磨蹭蹭,优柔寡断,我总是催促他快点走,想扰乱他的思维,让他出错,但他仍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我一旦出现失误,张妮会马上能看出破绽,很快就把我置于死地,根本没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不过也有在激烈而紧张的厮杀中,冷静观棋,慎重对待每一步棋的,双方能相对保持平衡,游戏玩的时间相对会长一些。

男孩子之间下棋都很认真,根本不存在"让"的问题。有时为了一步棋,俩人争得脸红脖子粗。后来我们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就在"区"字右侧的两个角之间划一个圆圈,意思是"井",这眼"井"是下棋时不可逾越的,同时,也给憋死牛游戏又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跳井"。败的人要把自己的一枚棋子放到"井"里,意思是走投无路被逼得"跳井"了。

我们玩这种游戏可谓千变万化,乐趣无穷。有时候,我会被张妮逼得无路可走,不得不舍车保帅:去掉一枚棋子,按照游戏规则放到"井"里,但不认输。即使剩下一枚棋子仍负隅顽抗,东挪西移,左冲右撞,仍无还手之力。如果张妮手下留情,我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拖延战局;如果他毫不留情,两枚棋子相互配合,三招两下就能结束残局。

我跟张妮在一起下棋的时候是比较多,但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是"悔棋"(也叫回棋)。这让我很讨厌,后来就跟比我大几岁的王本全叔叔下憋死牛。他是个高手,我基本上没有赢过,而且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他拿下,我只好甘拜下风,向他求教。他说,要下棋,你就得总结规律呀!你记住,只要让自己的两头"牛"同时走到"区"字上下两条横线的两个端点上,对方就永远拿你没办法。我一听茅塞顿开,打那以后,我的"牛"再也没有被"憋"死过。

如今看来,憋死牛这个游戏很简单,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良好的心态,胜败乃兵家常事,宠辱不惊,得失从容,才是最重要的啊!

作者:王 太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