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中秋节诗词名句欣赏,每一首都让人动容
十首中秋节诗词名句欣赏,每一首都让人动容
十首中秋节诗词名句欣赏,每一首都让人动容
****************
十首中秋节诗词名句欣赏,每一首都让人动容
作者:国学修学堂
发表时间:18-09-2013:20
恰逢中秋之夜,是一个团聚的日子,亲人远在千里之外,古代的诗人们只好独自一人,一边赏月一边饮酒。
一轮满月,会让人想到圆满的生活,久别后的团聚,在中秋佳节来临之时,常常引起那些飘游在外的游子的共鸣,寄托着乡思。
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这句词写于中秋之夜,表达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二、举杯光可挹,起舞影相亲。
出自宋·刘敞《中秋》。挹,舀、把液体盛出来。诗句描写对月饮酒、月光入杯,月下起舞、影随人动的景象。
三、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出自唐·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此二句诗是秋夜怀人之作,以示现修辞手法,遥想所怀之人秋夜之所为。“山空松子落”是写景,遥想所怀之人所居山中秋夜的寂静情状:山野空空如也,唯听松子落地之声。“幽人应未眠”是议论,紧承前句“松子落”而下,推想所怀之人秋夜不眠之情景,由此表达了对所怀之“幽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杜牧《秋夕》。“银烛”、“画屏”虽是宫中之物,但是与“秋光”、“冷”配合,就平添了几分凄凉的色调。“轻罗小扇”也是宫女手中常拿之物,但而今它不是在夏天用以扇风取凉,而是在秋天的夜晚用以扑打宫中的流萤。流萤本生于腐草之中,既然宫中秋天还有流萤,那么这宫中之人,又是生活在何种情境之中,已是不言而喻:此宫殿早已荒芜,此宫女早已被遗弃。如此以景达意,以景写情,自然含蓄而隽永。
五、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出自宋·辛弃疾《木兰花慢》。况,何况。屈指,弯起手指计算。诗句描写中秋佳节月圆人难圆的悲苦之情。
六、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出自宋·苏轼《中秋》。在我这一生所有的中秋夜里,不可能经常见到如此美好的明月,更不知明年的今夜,会是在什么地方欣赏明月。这两句诗,是描写良辰易逝,美景不再,并对自己飘泊异乡,沦落江湖的悲惨遭遇,感到无限的伤痛。
七、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的月儿是如此皎洁、明亮,人们可以一起昂首欣赏;只不知因望月而兴起的秋情深思,会落在哪一户人家?这两句诗描写面对中秋明月,勾起无尽秋思,可当成是自己对亲友的怀想;也可认为是作者望月兴怀,因而勾起对天下流离奔走、异乡漂泊的人们的伤感悲怜。
八、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出自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到老年,情感韵味都在减少。面对分别后的酒,担心年华早逝。更何况再有几天就是中秋节,那时节十分美好的月色,却不能照着我们的团圆。
九、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漫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出自张鸣善《普天乐》。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云买。依着栏杆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漫,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离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十、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出自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惜呀今晚的月亮,是否去了那遥远的地方?是否另外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见月亮从东方升起?是不是苍天之外,还有天地空阔无边,只一阵风就把月亮送到哪儿去了?月亮没有根谁能拴住它?嫦娥独居不嫁,谁把她留住了?
****************
唐诗中最经典的一首中秋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
作者:读书狗子
发表时间:18-09-1816:59优质原创作者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中秋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月亮的祭拜,古代帝王有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的礼仪。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才有了举家望月赏月之举,但并未形成习俗。直至唐代才形成了八月十五赏月团圆的习俗,中秋随之成为一种节日。到宋代时,中秋团圆举家赏月的节日习俗大为盛行,甚至夜不宵禁,堪比元宵!
因而,在古诗词中,唐代以前完全没有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而唐诗中的中秋之作也极少。即便是李百杜甫,也只有望月思乡之作,却无中秋思乡之作!只因在唐代,中秋节尚未盛行,人们有八月十五日望月相思的寄托,却无明确的中秋节日概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宋词中的很多中秋名篇,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一剪梅》等等,但唐诗中中秋之作很少,名篇佳作更是寥寥无几。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绍的便是一首描写中秋望月的唐诗,此诗算是唐诗中少有的中秋佳作,其中一个名句更是传唱千古: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王建,看起来比较陌生,但有一首大家一定很熟悉:“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首诗便是王建的代表作之一,可谓脍炙人口。而上面这首描写中秋望月怀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同样堪称绝唱。
诗中前两句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描写赏月环境:中庭月色如积水空明,清冷素洁,树上鸦鹊也由聒闹慢慢寂静无声,一派萧瑟清美的赏月之景。
紧接着一句“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秋正是桂花飘香之时,这一句啊看似写人间桂花,但又仿佛暗指月中桂花!此时的诗人在这冷气袭人、桂香怡人的环境中赏月,而那广寒深处,想必也是露珠清冷,沾湿桂花,意境耐人寻味!
前两句描绘出了中秋之夜赏月之景,而后两句却宕开一笔,从一人望月联想到天下人望月,从赏月之事深化到相思怀远之情,意境由清冷之美专为阔大深远。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出了人间所共有的秋思之情,似虚而实、含蓄隽永,蕴藉深沉!
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境美极,中秋怀远之情更是表现地思深情长,感染力极强,这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堪称千古名句,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中秋佳节漂泊在外的游子离人!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
快收藏!中秋咏月的经典名句,你听过几个
作者:往者鉴
发表时间:18-09-2111:45
又是一年中秋时。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中秋咏月的名句,供各位看官品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首诗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每当吟诵起这首诗,小编总能感受到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家乡山村的自然风光,以及行走在乡间小道呼吸着乡土气息的悠然自得。秋意渐浓,远居城市的你,是否怀念起远方那片宁静优雅的土地。试想,时代变迁,技术更迭,身处钢铁森林里的孩子们,应该再也感受不到这种浓浓的自然风情了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此诗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公元744年,李白官场失意、人生陷入低谷,心情是极度悲观苦闷的,他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身边没有一个亲友只能自斟自酌。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他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可见李白并没有被现实打垮,中秋佳节,独自一人,他却能想象出三个人来饮酒,其面对逆境的豁达正是小伙伴们学习的榜样啊!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今晚正是白露时节,清辉洒满大地,不知不觉之中心里生起了些许寒意,这就自然想起了远方的弟兄,望月思乡,故乡的月亮应该比他乡更圆更明吧。简单的十个字,串起来却是一种浓浓的乡愁,是否激起远方的你思念家乡的涟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此诗句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因离别而幽怨失眠,却抱怨夜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本诗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风上的顶峰”。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诗人神思飞跃,由美景联系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个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而整个人类甚至宇宙却是绵延长久的,那么,又是谁第一个发现这美丽的风景,又是哪一轮明月开始照着世人,看着皎皎明月,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问?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此诗句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出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年的中秋节,苏轼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同时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故而写下这首词。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随后转念又想,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本诗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清晨起来上山整理荒草,黄昏时,肩扛锄头,沐浴着月亮的清辉回家。陶渊明用简单的诗句写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秋过后又是一年秋收时,向工作在田间地里的农民朋友致敬,中秋佳节,祝你们阖家团圆。
****************
这10首中秋节诗词,句句动人,首首情深
作者:夜话人文
发表时间:18-09-2015:10优质原创作者
大家好,我是“文以载道,成风化人”的小夜,本期我们的主题是:这10首中秋节诗词,句句动人,首首情深。
No.10《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
写嫦娥在幽幽的广寒宫独自一人度过。她应该后悔当初偷吃了灵药而飞升吧?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孤寂的心情。
No.9《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No.8《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赏析: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No.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No.6《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No.5《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赏析: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No.4 《送魏八》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赏析:此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No.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赏析: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通过去年和今年的八月十五夜的时间、意境和心情的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情怀。
No.2《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析: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这首词,作者别出心裁,不写思乡、不写悲欢离合,通过对宇宙星空的观察,思想畅想,回忆古代关于月亮的故事和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
No.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这可以说是写月亮寓意最美的一首词,流传千古。后谱曲由王菲在春晚上唱了出来,简直就是美轮美奂,每每读起这首词,总有不一样的感受。
10首赏月古诗词,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
古人写中秋的佳句,还可以这样运用
作者:蜗牛的天空
发表时间:18-09-2109:01
中秋佳节快到了,各位小朋友们准备怎么过呢?
说起中秋,古人过法就比现在要丰富得多,要隆重得多,也要有诗意得多。你看,像“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一大堆活动,哪像我们现在这么乏味,过中秋基本上就吃一顿饭后,多数都去打麻将去了。节日的浓重感和存在感就差了很多,所以,现在的人们对于中秋的节日缺少了“节的味道”,正如现在过年一样,缺少小时候的“年味”。
相比起古人,我们现在的人,“享受”多了一些,都去搞些吃喝玩乐。而古人用心良苦啊,古人在过中秋节都不忘记给咱后人留下点文化遗产,很多千古名篇传就是在中秋节的时候流传下来。
既然古人把这珍贵的遗产留下来了,我们总不能辜负先辈们的苦心呐。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什么时候用那些中秋诗句,也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如此,也算是“物尽其用”嘛。
卖萌的时候,你可以来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小时候多可爱啊,你想象一下,李白小时候,到了中秋,看到月亮那么圆那么明亮,问那是什么啊?那是白玉盘,得多可爱?
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如果你想在中秋月明之夜,夸赞某个美女,你可以说:“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的这首《霜月》,那就写出了冷清高贵的情调。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如果你想表达什么你工作很忙,生活很艰辛,你可以来一句“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这生活得多忙?月亮都从山中出来了,到了黎明时刻,还没时间看一眼。
这句诗出自元代诗人元好问《倪庄中秋》:“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这首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社会的艰难。中秋佳节,也却没有那个闲暇去赏月了。
如果你想表达家乡的月亮多么明朗,你可以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别的地方无论多好,都没有家乡好,家里的月都比异地的月要明亮。简白的话语,却道出作者的无限思想之情。
杜甫的这首《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如果只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是表达思念故乡之情。可是从全诗来看,作者表达的感情要深刻得多。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在这个本该团圆的日子却是更难了。生死都不得知,团圆又该是何年何月呢?
如果你想表达彻夜孤枕难免,你可以说:“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是多么的皎洁啊,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
古诗十九首的这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夜已深沉,作者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出户也是一个人彷徨,愁思该向何人说呢?可见,心中忧愁该是多么深刻啊!
如果你想表达世事的不完美,人生的缺憾时,你可以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如果你想表达对于美好的祝愿,你也可以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老先生的这首《水调歌头》,算是我最喜欢的词之一了。读了千百遍,每一遍都感受不同。
所以说,我们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同样是写中秋的,我们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丰富我们生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又要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无论是身在远方的游子,亦或是能有幸和家人团聚的人儿,我们都一同在祖国这片祥和的大地上共享着中秋佳节的美好,正如张九龄所写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借此机会,也提前祝愿各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的另一首经典中秋诗词,情绪异常低落,开头便是千古名句
作者:诗词对联
发表时间:18-09-2019:50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月,是团圆月也是相思月,苏轼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最美好的祝愿,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认为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是中秋诗词里边最好的一首。
其实苏轼写中秋的诗词除了这首《水调歌头》外还有一首也非常出名,不过这一首不是因为中秋而出名,而是因为开头一句:“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短短十二个字,似是写尽了人生的无奈、世事的沧桑,或许因为开头太过光彩夺目,这首词后面的部分常常被人忽视了。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与《水调歌头》大概写于元丰三年,词人被贬黄州之际,以中秋节为背景,在清寒孤寂的氛围中抒发了词人对人生、对世事的思考以及被贬的孤独与苦闷,不同于以往的豪放风格,这首词多了份凄凉与寂寥。
苏轼的思想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他有兼济天下的仁爱之心,又时有人生如梦的无奈之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达观,也有《西江月》中这种难以解脱的苦闷。人到中年,贬谪他乡,中秋佳节,与亲友分离之痛,让读者见到了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风叶鸣廊、青丝添雪,词人深感时光易逝、世事如梦。“人生几度新凉”是写物候的变化也是写词人再次受到的打击与磨难。此处也有版本写“新凉”作“秋凉”,意思是一样的。虽然词人在这里感叹“世事如梦”,但是在这首词中并不是看破红尘的顿悟,而是历经沧桑的无奈。
下片开头两句是词人的牢骚之语:酒很便宜但是同饮的人少,月很明亮却常常被乌云遮蔽。“酒贱”亦是在说”人贱“,词人被贬,备受冷遇,肯与之交往者寥寥无几。“云妨月明”亦是在说词人才华满腹却受到小人的构陷排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词人当下的处境,此景此情,词人唯有把酒对月以解惆怅了。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在这团圆的中秋之夜,却无人能与词人对饮,寂寥之感不免更甚,结句“把盏凄然北望”,饱含了一个天涯沦落人充满血泪的呐喊与宣泄,对亲人的思念、对朝廷的期望、不被世人理解的凄凉、内心的孤寂难耐,都令人回味无穷。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千百年来,迷东坡、写东坡、读东坡的人数不胜数,他的中秋词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两首外,你还知道哪些呢?
今日出联:月到中秋满;请各位诗友赐对!
****************
五首最美中秋古诗词,哪首令你一见倾心?
作者:自在飞花红儿
发表时间:18-09-1612:59情感达人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之际,是古时的月照今天的人,还是今天的人怀古人的思,说不清,道不明,此时此刻,你是一个人在外拼搏还是与家人团聚呢?希望你,还有你的家人,一切安好!
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千古名句,在特殊的日子里萦绕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头,可你知道下句是什么吗?有情人只会抱怨月夜漫长,在夜里思念着亲人而无法入眠。熄灭烛火,独爱这满屋月光,披着单衣在屋中徘徊,渐觉凉意。不能把这样的美好的月光赠予你,只能在梦中与你相见了。
八月十五夜月
唐代: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天上的满月好像飞到了明镜之中,归家的思绪纷飞好像心头有刀子乱割,“我”辗转各地,离家越来越远,攀折桂枝看着天空如此渺远,归途上霜露像雪一样,林中栖息的小鸟梳理着羽毛,此时此景,看着天上的月光皎洁,似乎能看见玉兔的毫毛。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以往的八月十五,“我”站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今年的中秋,“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我”望向西北,何处是故乡?向着东南方看见了几次月圆,昨天的风吹过无人理会,今夜的流光就和往年一样。
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夜幕中云气收敛,天地充满了寒意,河汉无声,月亮升起,每到这一天,月亮总是不能长久出现,今天真是难得,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赏月呢?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宋代: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今晚的月亮会去向何方呢?它悠悠而去,是另有一个人间吗?诗人遥想广阔的宇宙,遥想美丽的月宫,想象它是一面宝镜,想象嫦娥的处境,继而想到月亮在海底的情形,那玉兔会不会游泳呢?如果月宫无恙,又怎么会是弯钩的样子呢?
无论你是在外的游子,还是准备归乡的旅人,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都不要忘记那一颗初心,愿月圆成就一切圆满!
****************
这首诗不是中秋,却胜似中秋,开头就是千古名句!
作者:读书狗子
发表时间:18-09-2017:45优质原创作者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中秋节将至,狗子这几天也为大家推荐了几首描写中秋节的唐诗宋词,如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及辛弃疾的三首中秋词《一剪梅》、《太常引》、《木兰花慢》等等。
在前两篇文章中也提到了中秋节及节日习俗的起源形成:中秋团圆赏月形成于唐代而盛行于宋代。因此唐诗中的中秋诗实在很少而宋词中的中秋词却很丰富。
唐诗中的中秋诗虽少,但望月思乡之作却很多,譬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有些望月诗读来虽不是中秋,却胜似中秋,比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这首月夜相思诗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开头,起句便是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用词平淡无奇,却组合出浑融高远的气象,这般气象之下情致却婉约隽永,可谓惊艳无比。即便再过一万年,这一句诗仍然能够感动世人。
首联开篇点题写望月,紧接着第三四句直接抒发怀远思亲之情“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一个“怨”字而情韵尽出。第五六句则承接“遥夜”、“竟夕”描写彻夜对月不眠的情景,烛虽灭而光仍满,仍紧扣“望月”之题。
结尾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突发奇想,欲把这满手月光赠送给所思之人,一个“不堪”却难倒了诗人,只得“还寝梦佳期”!诗至此戛然,而余韵袅袅不尽,令人回味不已!
张九龄身为宰相,限于身份,写诗之时在用词造句上须得比之其他诗人矜持许多。但其诗自由一番隽永的情韵,尤其是这首《望月怀远》写景澄澈柔美,情思婉约深长,诗里的景色和意兴已经浑然一体了。尤其是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惊艳无比,难怪有网友说这首诗不是中秋,却胜似中秋!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
中秋将至,古人写中秋月的经典诗词你知道几首?
作者:闲看花落尽
发表时间:18-09-2023:26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期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以月之圆寓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古往今来,在浩瀚的诗词文化中写中秋月的诗词不在少数。下面甄选了几首经典的诗词以供欣赏。
第一首 《水调歌头》(宋代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今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作者将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为佳句。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在密州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弟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盼兄弟团聚。公元1074年(熙宁7年)苏轼差知密州,到达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望着一轮明月,趁着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第二首 《绮怀》 (清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诗人幼年成孤,一生凄苦。所写诗篇多为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全诗笼罩着一种哀伤情绪,书写作者与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爱而不得的缱绻心伤。整首诗“似次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句最为经典。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这种明知思念无望确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最为绝望,最为深情。
第三首 《木兰花慢》 (宋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写过不少中秋题材的词,但这首尤为特别。既不叙悲欢离合,也不写怀古,思乡思亲之情。而是通过自己对浩瀚长空的观察,结合有关月亮的种种神话,提出了对月亮的一系列科学幻想。八百年前的辛弃疾隐约猜到了月亮绕地球的自然现象。王国维在《人间此话》中评价辛弃疾:“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第四首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第五首 《中秋月》(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写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感慨。
以上诗词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中秋节必读的5首咏月名诗,李白上榜,苏轼第2,第1有宇宙意识!
作者:说历史的女人
发表时间:18-09-2422:30优质原创作者
(说历史的女人——第397期:文/冰岛啖冰)
中秋佳节,天高气爽,大家在吃月饼、赏月的同时,若能对着那明朗、光洁的圆月吟几句小诗,抒发下自己对远方亲人、好友的思念,也别有一番风味吧。今晚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中秋节必读的5首古代咏月名诗,其中诗仙李白上榜,词人苏轼第2,但第1最厉害,因其有宇宙意识,成为千古绝唱。
NO.5 李白 静夜思
如果能卖的话,李白这首《静夜思》绝对是古今第一畅销诗!只要是中国人,上自九十老翁,下自三岁顽童,基本都会背这首诗。事实上,自本世纪以来,一出生的小孩,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开始学这首诗了。“床前明月光”做为咏月和相思的经典诗句和最佳少儿启蒙诗句,已经牢固地楔入世界华人的心中。但鉴于此诗的小儿科色彩,它只能垫底排名。还望李大师见谅!(此诗大家都会背,内容略去)
NO.4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唐代诗人张九龄因此诗而知名,此诗因前两句而辉煌!《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唐朝诗人,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诽谤排挤而罢相。这首诗无疑是咏月诗中的佳品,特别是起首两句写得大气磅礴,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朗照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的情景,象征情感无限、思念无边,而且并不令人伤感。张九龄是大唐开元盛世时的诗人,他的诗自有一种盛世的大气,即便抒写相思之情,也是如此洒脱。
此诗最后两句意境也很妙。他因月光太美而“怜光满”,不忍自己独享,于是要想赠予远方的情人,但是月光怎么能赠?只能说“不堪盈手赠”了。但唯一遗憾的是,末句“还寝梦佳期”跑了韵,这在一首仅40字的小诗里显然有点不够完美,所以只能倒排第二,不知张大师可否同意?
NO.3冯梦龙 玉宇淡悠悠
这首咏月五律诗是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写的,全诗为:
玉宇淡悠悠,金波彻夜流。 最怜圆缺处,曾照古今愁。 风露孤轮影,山河一气秋。 何人吹铁笛?乘醉倚南楼。
相对于张九龄的《望月抒怀》仅前两句出彩,这首同样是40个字的小诗,全诗朗朗上口,几乎尽是佳句,简直无一字不妙!此诗意境清幽而淡雅,玲珑而大气。虽为写月,全诗无一“月”字出现,只用“玉宇”“金波”“圆缺”“孤轮”等词汇烘托,但又不晦涩,让人一看即知道作者的抒写对象,且富有深意。最后发出何人以笛音抒发愁绪的提问,又以“乘醉”二字表现诗中“人”的情态,可谓相当贴切。全诗文采横流,通俗易懂,而且对仗工整,是不可多得的咏月抒怀佳作。
NO.2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广义上说,宋词也是诗)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山东诸城)时所作。全词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绝对是咏月诗词中的极品,也几乎句句是佳句。特别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名句。后句也只有张九龄“天涯共此时”可比。东坡此诗最“雷人”之处在于,相对于其他诗人的表达离别愁绪、相思之情的诗作,他打破了惯常的基本都是对情人爱人的缅怀的局限,他抒写的对象是兄弟。没错,是兄弟。
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调出京师,出任密州知州,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引起了无限孤独和伤感,在那年的中秋节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写。当时弟弟苏辙也因反对变法而遭贬到齐州任职,兄弟俩可谓同病相怜。苏轼的幸运在于,尽管政治上失意,但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弟弟,而且苏辙也是才华横溢,完全可以成为哥哥的知音。于是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东坡咏月抒怀,寄托相思,一首千古绝唱便倾情诞生了。
NO.1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此诗为唐初诗人张若虚所作,张若虚一生就写了两首诗,而此诗成了千古绝唱,在古今所有咏月诗中名列第一,至今无人比肩。全诗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他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它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诗共36句,句句经典,被后世无数次模仿。可谓从来只是被模仿,永远不会被超越。此诗虽是格律诗,但并不太受格律限制,全诗36句,每四句一换韵,多彩变换,璀璨炫目。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大呼过瘾。
前四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也是写的大气磅礴,势通千里。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有诗情画意,后句“何处春江无月明”更被苏东坡演化为“天涯何处无芳草”。他的不少句子被后来的甚至包括李白、崔颢、曹雪芹等人模仿化用。
《春江花月夜》把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炉,打破了前朝诗作中对写景的单调、抒情的浅显、哲理的晦涩,而且三者各不相容的缺陷,对大唐的诗歌的大爆炸起到了启蒙甚至导火线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在此诗以后,整个唐诗领域,甚至后来历代的格律诗领域里,竟无一人超越。被后世誉为“孤篇”。被著名诗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之诗,顶峰中的顶峰”;现代著名学者、四大国学批判家堡子先生认为此诗有“天地意识”;而近代著名学者、最著名的诗词鉴赏家王国维先生则更认为此诗具有“宇宙意识”!
当然古今诗坛,咏月佳作还有很多,这不过是小编的一家之言,若有别的更好的作品,还望不吝赐教,在下多谢!
-
- 还没取好名字的看这里,20个儒雅诗意的名字送给你!
-
2023-09-01 14:52:49
-
- 十首诗词写竹:竹林清风,沁人心脾
-
2023-09-01 14:50:03
-
- 10句描写风的唯美诗词: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
2023-09-01 14:47:17
-
- 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
2023-09-01 14:44:31
-
- 十二首描写鸟的古诗词,爱护鸟儿,更喜欢诗词
-
2023-09-01 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