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网 > 杂谈 > 正文

​增长的极限和消费的极限-对经济停滞的一个解释

2025-03-21 11:41 来源:儒文网 点击:

增长的极限和消费的极限-对经济停滞的一个解释

1

从技术的角度讲,产出是没有极限的,起码在一个较长的周期,比如,30年吧,在这个期限内,产出每年可以以一个稳定的速度增长。但是,消费是有极限的,一个人(人群)的胃口有限,时间有限,占有的空间有限,不可能连续不停地消费下去。这样以有限的需求对应无限的供给,经济陷入长周期萧条,或低增长不可避免。

另外,消费,特别是连续消费会消耗人的精神能量,也就是说长期的积极消费最终会导致消费厌倦症,这时人的内心需求从物质上升到精神,内心的平静,外在的简朴终究会随社会和个体的人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成为潮流,这个时候物质消费或者保持不变,或者会大幅萎缩,这是经济陷入停滞的另一个原因。

2

其实,商业社会,资本借助技术,以及对人性的开发,在千方百计推动经济走向永久增长之路。第一、技术使得产品迭代——消费品快速折扣。第二,奢侈品消费——给商品赋予储存价值和炫耀价值。第三、消费主义——物质满足对抗(替代)精神升华。第四,一次性消费——服务业。第五、把商人的目标成功意识形态化,变成政府的追求,等等。

正好有一个外部推动消费,使之与不断增长的产出相匹配的力量,这就是被凯恩斯主义加持的积极有为的政府。凯恩斯主义认为供给(产出)是无限弹性的,也就是增长没有极限,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由于上述原因,消费会停止或萎缩,也就是市场会失灵,这个时候政府就要站出来,创造需求(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3

政府和个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个人从身体和精神界限两个方面决定了其消费是有限的,而政府作为一个自在的存在,从理论上来说,其消费是无限的。政府没有道德感,没有产权意识,它既可以通过有效使用,创造一部分有效需求,也可以通过无效使用(比如,纯粹的浪费),创造无限的无效需求,而这都可以创造GDP,推动经济增长。

这里的问题是,短期看,政府创造的需求是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政府创造的需求如果不能通过引发供给侧改革,从而有效推动个人消费,这些需求最后都将变成货币,也就是政府创造需求的最终结果是创新货币。凯恩斯主义的视角是短期的,它迎合了政府和人的短期思维,从长期看,凯恩斯主义本身是问题,而不是解决的问题的出路。

4

最近,资产负债表衰退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是华裔日本学者辜朝明的发现。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就是居民作为消费的主体,由于前期过度负债,进入到纯粹的还债阶段,或者进入到大面积破产阶段,这个时期,消费处于长期萎缩阶段,货币处于流动性陷阱,经济陷入长期衰退。面对这种情况,货币政策无效,结构调整(短期)无效,辜朝明提出的解决的方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政府创造消费。

这里的悖论是: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本身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政府长期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货币政策)造成的恶果,现在再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救治,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政府为什么对这种“恶政”拍手称快,趋之若鹜呢?原因很简单:政府都是短期(短视)的,而这种政策在短期内或许确实有效。但从长期看,这种满足政府“可操作性”需求的政策操作回避了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根本性问题,长期看,一定会把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政治导向不归之路。